【江西招聘代理公司】了解到:春節過后,各企業工廠陸續開工,但招工難依舊是企業面臨的“老大難”問題。
據南昌市人社局近期發布的工業園區首批用工需求信息顯示,60家企業缺工6600余人,有11家企業缺口均在200人以上。為解決用工缺口,今年3月5日,南昌市政府首次發出《致全市外出務工創業人士的倡議書》,呼吁“游子”留昌就業、回鄉創業。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今年我市工業園區企業缺工4.2萬人,但仍有不少求職者抱怨工作難找,招工難與就業難現象并存。
個案
制衣廠老板抱怨人難招
這些天可把陳志軍給急壞了,一筆春節后的訂單,交貨在即,但因為缺少工人,不能滿負荷生產完成訂單任務。陳志軍告訴記者,企業現在招工面臨很大的困難,人員流動很大,一年的替換率能達到50%。
陳志軍是南昌一家制衣廠的負責人,他目前急缺500個車縫工,但只招到了100多人。“在制衣行業車縫工是很關鍵的一環,設計師的理念都要通過車縫工的逐道工序來實現,它關系到服裝的定版、剪裁和成型,依據工序的復雜程度來決定工資的高低,越是熟手工資越高,月薪高的可達六七千元。”
但是這樣的崗位目前越來越難招到人。陳志軍說,現在90后的打工者從事這行的越來越少,只剩少量80后的人仍然留守在這個崗位上,人才面臨斷層危機。
在南昌,像這樣感嘆人難招的企業不在少數。記者從工業園區首批用工需求信息中了解到,我市有60家企業缺工6600余人,其中11家企業的缺口達到200人以上。而對于用工需求,幾乎都是在機械制造、服裝紡織和電子裝配等方面。
現狀
工業園區今年缺工4.2萬人
南昌企業用工缺口到底有多大?2012年年底,市人社局對全市20余個行業425家規模以上企業進行了用工調查。
“調查表明,今年全市工業園區企業缺工4.2萬人。其中普工需求為3.4萬人,高級技工5000余人。”南昌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普工仍是缺工的重要人群。
數據顯示,南昌市處在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的人力資源總數360.49萬人,其中,城鎮250.59萬人,農村109.9萬人。現已轉移就業75萬人,其中:省內轉移就業47.06萬人,省外轉移就業22.94萬人。人力資源占人口比重為71.8%,社會從業人員達292.56萬人,人力資源利用率達81.1%。
該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隨著我市產業的不斷升級和區域經濟板塊的發力,全市各地對勞動力資源的需求日益加大,爭奪日趨激烈,勞動力已由“單向度輸出”轉變為“多向度流動”,制造業、服務業等“招工難”已成為近幾年的常態,且缺口數量較大。
調查
“招工難”與“求職難”并存
一邊是用人單位抱怨招人難,一邊是求職者嘆息工作不好找。
畢業于一所普通三本院校的小柯幾個月來一直奔走在各大招聘會,卻仍未得到用人單位的垂青。“想找份技術員的工作,企業嫌我不是名牌大學,沒有工作經驗。做一線操作工,我又覺得對不起自己讀的幾年大學,對未來也看不到希望。”小柯無奈地說。
在市人力資源市場,一樓大廳電子屏滾動顯示著各家用工單位的招聘信息,有不少求職者站在屏幕前仔細尋找,想選到合適自己的崗位,記者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發現,求職和招工的成功率并不高。
小劉已經連續5天來這里找工作了,這幾天他一個合適的崗位都沒找到。“我之前的工作是做文員,月薪在2500元左右,隨著物價和房租的上漲,今年希望找個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工作。但是找了幾家用人單位,待遇都沒有達到心理預期。”
分析
“兩難”凸顯勞動力結構失衡
“目前求職難并不是說缺少職位,而是看得上愿意去做的人不多。現在求職者更加關注自身的薪資、福利待遇。”南昌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分析說。
與此同時,部分企業用工條件過于苛刻,多數企業用工年齡要求在40歲以下,一般性文員和工作人員均要求大專以上學歷,招聘有工作經驗的占需求總量的三成以上,過高的用工門檻,導致了“招工難”與“就業難”并存的尷尬局面。
記者了解到,制造、紡織、服裝、醫療等行業每天工作均為10-12小時,趕貨時要工作13小時以上,員工每月只有2-4天休息,月工資平均在1500-1800元左右,收入低、勞動強度大,也削弱了企業用工的吸引力。
江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麻智輝認為,“求職難”與“用工荒”進一步凸顯,實質上反映的是勞動力結構失衡。一方面,農村勞動者大多沒有技能,滿足不了生產崗位需要。而城鎮勞動者特別是大學畢業生不愿從事一線操作工作,造成用工缺口較大。
對策
加速產業升級,發揮人才優勢
對于如何緩解“招工難”與“求職難”,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認為,首先要通過產業發展最大限度地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崗位,供求職者選擇;同時加大對人力資本投資,畢竟依賴低廉人力成本的發展方式不是長久之計,在注重就業數量的同時,也要注重就業質量,最關鍵的是要加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使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此外,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和技工學校,加強校企合作,建立實習基地。
“高校,尤其是一般應用型高校仍亟待調整專業設置、加大學生實習力度,幫助畢業生適應新的人才市場。大學生們則應進一步轉變就業觀念,在基層鍛煉自己,有一技傍身才能再圖發展。”
給一線員工更多待遇和權利
麻智輝建議,相關部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機制,逐年逐步提高職工工資待遇,要讓最低工資標準與物價掛鉤,保障職工工資正常增長。
“解決‘溫飽’問題后,務工人員期盼解決不同身份勞動者之間的待遇、權利等方面的差別。”他認為,企業要想招到高層次技工除了提高工資待遇,還應考慮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和再培訓的機會,同時建立起員工考核和晉升機制,打開底層一線工人上升通道。
對此,除了企業要建設起系統化的人才管理與培育發展體系,政府也應著力提高外來人員公共服務和配套條件。例如通過放寬外來人員入戶與子女就讀公校門檻,提供低價或廉租房的居住條件,給外來人口改善居住條件和子女教育機會,對于留住適齡人員也有一定幫助作用。
亮點
南昌倡議“游子”回鄉就業
為解決用工缺口,今年3月5日,南昌市政府首次發出《致全市外出務工創業人士的倡議書》,呼吁廣大高校、職業院校畢業生及務工人員,把握機遇,就地就業、回鄉創業。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家鄉同樣有你們就業創業的舞臺,同樣能實現你們的理想……”南昌市還開出了優厚的“條件”:各級政府將組織系列招聘活動,提供就業對接;通過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提升務工人員的職業能力;各級政府和人社部門會提供創業指導、創業培訓、項目推薦,資金扶持、社會保障等系列服務。(記者陳文秀文/圖)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江西大唐人力】資源網,官方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