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行壓力,會影響上海就業嗎 ——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應鴻慶
記者:聽到包括大學應屆畢業生在內的一些求職者反映,今年工作有些難找。上半年本市總體就業形勢如何?下半年在哪些方面還需特別關注?
應鴻慶:出于對宏觀經濟環境趨緊的研判,本市去年下半年起就對今年就業工作進行了思考調研。今年春節后第一個工作日,市政府就召開了促進就業聯席會議,24個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共同商討研究促進就業工作。由于各項促進就業政策措施出臺早、落實快,本市上半年就業形勢總體上保持平穩。登記失業人數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大學生簽約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同比增加6個百分點;幫助成功創業人數、新增就業崗位等重要就業指標均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但就業監測的情況也表明,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減員情況增多,本市就業形勢有趨于嚴峻的趨勢。具體來講,今年1月—6月全市企業招工數量與往年基本持平,但退工人數有所增長,因此造成招、退工人數抵扣后,本市實際增加就業人數與去年上半年相比,出現下降。
【江西人力資源公司】了解:從各行業用工情況來看,科研技術服務、金融、教育培訓、居民服務等行業實際增加就業數量有所增長,紡織、房地產、電子設備制造等行業減員數量較多。出現這樣的變化,是因為在整體經濟環境不佳的背景下,本市產業結構調整進入加速期,部分新興行業創造的就業機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產業招工人數的不足;但傳統產業退工人數的大幅增長,又造成整體實際增加就業人數同比下降。
記者:面對趨緊的就業形勢,上海目前的應對舉措有哪些?
應鴻慶:主抓兩塊。一塊是聚焦創業帶動就業。今年本市啟動了新一輪的鼓勵創業帶動就業三年行動計劃,與前一輪相比,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強;本市還啟動實施了創業型城區創建工作,更好地整合各類創新創業資源。力爭通過三年努力,達到“8932”的目標,即實施創業教育和培訓8萬人,創建創業型城區9個,幫助成功創業3萬人,帶動就業20萬人。另一塊是加強培訓促進就業。激發企業開展技能培訓的積極性,尤其是收集好中小企業的培訓需求,幫助他們開展各類職業培訓項目;同時推進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加大首席技師千人計劃資助力度,廣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記者:在實際工作中,哪些就業人群需要特別關注,如何扶持?
應鴻慶:今年關注兩大重點人群,35歲以下的失業青年和就業困難人群。針對前者,我們啟動了扶持失業青年就業的“啟航計劃”,重點面向2萬多名失業1年以上的長期失業青年,通過一個信息庫、一支導師隊伍、一套適合青年人的職業指導模式、一份就業計劃書、一系列專項活動這“五個一”工作舉措,努力幫助這部分青年人盡快走上就業崗位。對后者,將加大就業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單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的一次性補貼標準,從每人每年1萬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3萬元。
記者:如何調動社會力量、合力推動就業?
應鴻慶:我們要倡導企業增加社會責任,盡可能地穩定就業崗位,增加就業機會。尤其是在經濟出現波動的情況下,鼓勵各類企業克服暫時困難,合理安排生產,努力做到不裁員、少減員。此外,充分發揮各類社會團體、新聞媒體在促進就業、營造輿論氛圍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推動就業。
更多相關新聞資訊,請關注【江西大唐人力】資源網,官方網址:http://www.jxdtr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