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年,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人民生活明顯改善。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全面進步。城鎮新增就業5771萬人,轉移農業勞動力4500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實際增長9.7%和8.9%;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
五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二)毫不放松地做好“三農”工作,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
(三)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四)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內在活力。
(五)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堅持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相協調,圍繞改善民生謀發展。把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加強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做好退役軍人就業安置工作。
實施勞動合同法和就業促進法,普遍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推動建立和諧勞動關系。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省級統籌,實施養老保險關系跨省轉移接續辦法,連續7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年均增長10%,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覆蓋24%的縣。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主要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與消費關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并存,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服務業增加值和就業比重、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沒有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
二、“十二五”時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主要目標和任務
我們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堅持把增加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為全體勞動者創造公平的就業機會,五年城鎮新增就業4500萬人。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三、2011年的主要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對于完成“十二五”各項目標任務至關重要。過去一年,我們的各項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3%,城鎮新增就業1168萬人,國際收支狀況有所改善。這為做好今年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國際收支狀況繼續改善。
總的考慮是,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造良好環境,引導各方面把工作著力點放在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上,放在增加就業、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上。
今年,就業工作重點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經濟越發展,越要重視加強社會建設和保障改善民生。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今年中央財政擬投入423億元,用于扶助和促進就業。要適應我國勞動力結構特點,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小型微型企業和創新型科技企業,努力滿足不同層次的就業需求。
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首位,做好重點人群就業工作。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鼓勵自主創業。
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健全統一規范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加快就業信息網絡建設,實現全國互聯互通。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完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這既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當前的緊迫工作。今年重點采取三方面措施:
一是著力提高城鄉低收入群眾的基本收入。
穩步提高職工最低工資、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建立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
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提高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費用扣除標準,合理調整稅率結構,切實減輕中低收入者稅收負擔。
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加強對收入過高行業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的雙重調控,嚴格規范國有企業、金融機構高管人員薪酬管理。
三是大力整頓和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堅決取締非法收入。加快建立收入分配監測系統。通過持續不斷的努 更多公司訊息,請關注【江西大唐人力】資源網,官方網址:http://www.jxdtr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