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對就業的沖擊突出體現在對農民工就業的影響上,農民工結構性失業主要包括兩種類型,一是人員和崗位在地域間的不匹配,二是就業崗位和人員技能之間的不匹配。
記者: “十一五”期間,對就業而言,金融危機影響下的農民工就業應該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觀察到什么新現象?
張車偉:金融危機對就業的沖擊突出體現在對農民工就業的影響上,很多農民工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失去了工作。值得慶幸的是,一些農民工失去工作后,并沒有選擇繼續留在城鎮,而是返回農村。中國獨特的城鄉二元結構在這次金融危機中發揮了就業 “緩沖器”的作用,農民工返鄉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城鎮的就業壓力。但是,從長期來看,農村并不具備完全吸納返鄉農民工就業的空間,況且大多數農民工早已習慣城市生活,而新一代農民工則普遍缺乏務農經驗。因此,返回城鎮尋找工作仍然是那些暫時返鄉農民工的最終選擇,進入城鎮就業也是新增農民工的最主要選擇。由此看來,農民工失業尤其是“結構性失業”是今后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
記者: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失業的農民工是否都屬于一種類型?
張車偉:在金融危機影響下,農民工結構性失業主要包括兩種類型,一是人員和崗位在地域間的不匹配,二是就業崗位和人員技能之間的不匹配。
造成第一種類型結構性失業的原因在于,金融危機對就業的沖擊主要在沿海地區,企業停產和關閉致使大量就業崗位喪失,為了抵御金融危機,我國進行了大規模投資以刺激經濟增長,這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然而新增的就業機會并不一定還像以往一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如何讓新增就業機會和尋求就業的農民工之間實現匹配,是我們當前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造成第二種類型結構性失業的原因在于,與失掉的就業機會相比,新增就業機會的崗位要求和技能要求會有很大不同,農民工面臨崗位轉換的問題,如果缺乏新就業機會所要求的崗位技能,即使工作機會存在,失業同樣會發生。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提供及時的培訓,盡快讓農民工掌握新的技能。調查顯示,第二代農民工更加重視技能培訓問題。從長遠來看,為了穩步促進產業升級和有序地推進城市化,對于農民工的培訓應該長期化和系統化。
記者: “十一五”期間,農業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近4500萬人,為什么還會出現 “招工難”的情況?
張車偉:首先,不同地區和不同類型企業 “招工難”原因不盡相同。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沿海外向型企業受到較大沖擊,不少企業開工不足,進而停產減員,導致農民工回流。隨著經濟形勢的逐步好轉,上述企業的外貿訂單增長較快,這些企業的用工需求迅速增加。因此,沿海外向型企業的 “招工難”主要是由于國外消費需求增加所致。內陸地區 “招工難”的原因則與此不同。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內陸地區鐵路、航空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同時,內陸地區承接了沿海地區轉移過來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經濟增長速度加快,隨之出現了一些企業用工需求迅速增長以至于難以滿足的情況。內陸地區的 “招工難”主要是由于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國內需求的增加所致。
其次,產業結構調整和需求結構變化正在產生巨大的新的勞動需求。當前內陸地區經濟增長迅速,沿海地區也正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努力發展新興產業和知識經濟產業,新的勞動需求被不斷創造,這是導致當前農民工短缺的主要原因。同時,產品的需求結構發生轉變也正導致企業對技能型工人的需求快速增長。我國居民與發達國家在消費需求、消費結構等方面存在較大差別,為滿足國內需求,企業需要重新設計和調整產品的質量、功能、包裝等,這就對勞動者技能轉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不能滿足這些新的勞動需求,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就會更加突出。
最后,農民工就業成本上升和就業觀念變化,正在使一些崗位喪失對農民工的吸引力。今天的農民工很多是二代農民工,而二代農民工所擁有的人力資本投資明顯比一代農民工高,他們對就業崗位工資和福利的要求與一代農民工有著明顯差異,務工動因也由 “經濟型”轉為 “生活型”,這些變化深刻影響著農民工的就業選擇。然而,當前許多企業并沒有意識到農民工就業觀念的轉變,不重視改善崗位的工作環境和福利待遇,單純依靠提高工資水平很難再滿足農民工較體面就業的要求,部分崗位開始喪失對農民工的吸引力。
而且,當前農民工供求關系最緊缺的是掌握一定技能的技術工和熟練工,特別是高技能工人的稀缺程度更高,很多企業即便提供比以往高出甚多的工資和福利,也難以招攬到足夠數量的高技能人才,農民工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我們應當對當前農民工就業出現的新變化有一個比較全面和清醒的認識。
大學生依然就業難
大學生就業難與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密切相關,大學生就業難實際上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所面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在就業領域的直接體現。
記者: “十一五”期間,我國就業的另一個突出問題是大學生就業,您認為造成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張車偉:大學生就業難與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密切相關,大學生就業難實際上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所面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在就業領域的直接體現。具體來看,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主要來自這樣幾個方面:
一是經濟增長更多地創造了生產性崗位,適合大學生就業的崗位供給不足。我國經濟增長的階段性特征之一,是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生產性部門擴張驅動,這決定了就業機會主要分布在生產性領域和部門,適合大學生就業的工作崗位嚴重不足。大學擴招帶來大學畢業生數量成倍增長的同時,適合大學生就業的 更多公司訊息,請關注【江西大唐人力】資源網,官方網址:http://www.jxdtr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