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
【江西人力資源公司】最新了解:11月21日,《中國青年報》發表《大學生作為普通勞動者的就業元年來了》的文章。鑒于今年大學生就業難,也鑒于團中央機關報之定位,讀者無須細讀,只需看一眼標題,就能想象這篇文章試圖對急于找工作的大學生做“說教功”。
我不贊同今年是“大學生作為普通勞動者的就業元年”的說法。早在2001年,鑒于高校擴招后的第一撥三年制大專生即將畢業,我就撰文提出了“大學生也是普通勞動者”的概念,勸說那些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莫再把自己視作天之嬌子,只要自我定位務實,先自立(解決吃飯)再尋求自我發展,這個社會的成才幾率還是不低的。我還勸告大學生甚至研究生們對人生定位不妨采取“曲線救國”之務實態度……其實,自2001年以來,類似的見報文章我年年寫,也年年招致部分大學生網友的痛罵,可罵歸罵,寫歸寫,我照樣樂此不疲。不為別的,只為我也是大學生家長,作為過來人,我為那部分心浮氣燥的大學生們而嘆息。
在我眼里,2001年擴招后的第一屆大學生找工作時,他們已經是普通勞動者了:
其一、擴招在中國乃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走向平民教育的分水嶺;
其二、物以稀為貴乃人之常識,當大學生包括研究生開始施行“工廠化生產”時,其身價由青年精英轉變為普通勞動者是非常正常的,沒啥可抱怨的,你就是抱怨,也不可能獲取社會同情;
其三、當亞洲金融危機迫使中國必須擴大內需——擴招恰作為擴大內需之重要舉措時,整個中國——包括今天,高等教育數量上的擴招與教學質量之“擴招”并不對等,入學者知識積累度與人格成熟度也不對等。如是,從教學質量到人格成熟帶來一系列“硬傷”,加之擴招后對學生、教師、教學等環節的管理考核未跟上,以“大路貨教育”施教“大路貨學生”,怎可能在市場“賣”出好價錢。
時間一路走到2008,今年,大學畢業生有590萬人,雖說時令進入初冬,市場遠未消化完畢。明年更多,有650萬人,招聘工作上周已陸續啟動。不光今年,前幾年畢業的大學生也還沒有消化完,累加到一起,新華社的報道寫道:“據有關部門統計,若算上往年未就業者,今年求職市場上將有超過1000萬大學生‘爭搶飯碗’。”
1000萬是個啥概念,我們一起算筆賬:國內城鎮每年新增就業人口正好是千萬人左右,外加農村向城市新轉移勞動力也是千萬左右,意味著整個國家每年須新增2000萬個就業崗位才能滿足就業需求,而實際情形是,保持GDP10%的增幅,大約只能新增1300萬個就業崗位。這個1300萬有兩層含義:其一、相對于2000萬人的就業需求,1300萬個就業崗位嚴重不足;其二、1300萬個就業崗位相對于1000萬“爭搶飯碗”的大學畢業生(其中今年590萬人),其擇業競爭優勢依然顯而易見。當然,1300萬個可供選擇就業崗位,好飯碗比例不大,大多數屬于普通勞動崗位,工資不高、待遇一般、勞動強度肯定比坐辦公室高許多,勞動條件、環境則不如后者。
當下,由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是全球性的,近期主流媒體在報道大學生就業難時往往有意無意把二者作聯系。我要說的是,作此聯系大可不必,主流媒體當通過算賬,把實情告訴大學生及家長們,倘若能摒棄不切實際的想法,能一次性捧上金飯碗固然幸運,沒機會、沒能耐捧上金飯碗的,姑且先捧瓷飯碗哪怕泥飯碗,在實踐中磨煉意志和毅力,長見識、增才干,再找機會也不算晚……
正視現實、放下身段、自食其力,工作和面包還是有的。
更多公司訊息,請關注【江西大唐人力】資源網,官方網址:http://www.jxdtr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