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衛計委、人社部公布放開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鼓勵社會辦醫的一攬子政策措施,以充分發揮價格杠桿作用,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加快進入醫療衛生領域,增加醫療服務供給,推動多元化辦醫格局的形成,緩解群眾看病難的矛盾。
根據三部門公布的 《關于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有關問題的通知》,各省 (區、市)今年6月底前向社會發布本轄區內公立醫療機構名錄,名錄之外的所有醫療機構為非公立醫療機構,其提供的醫療服務價格實行市場調節。非公立醫療機構可結合自身特點,向社會提供多元化的醫療服務。
這份文件明確,凡是符合醫保定點相關規定的非公立醫療機構,各地應將其納入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的定點服務范圍,并執行與公立醫院相同的報銷支付政策。
三部門要求各地研究制定非公立醫療機構價格行為規范,非公立醫療機構要建立健全內部價格管理制度,合理制定醫療服務價格,嚴格執行明碼標價和醫藥費用明細清單制度,通過多種方式向患者公示醫療服務價格,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各地價格、衛生計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按職責加強對醫療機構價格行為的監督,嚴禁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放開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將有利于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進一步進入醫療衛生領域,擴大醫療服務供給,提高醫療服務效率,促進醫療衛生領域有序競爭和健康發展。
更多相關新聞資訊,請關注【江西大唐人力】資源網,官方網址:http://www.jxdtr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