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首都經濟圈“漲”字當頭的房價擋不住市民的“安家夢”、“養老夢”,為辦貸款,假社保證明產業鏈悄然形成
■本報見習記者 尹力行
在“環首都經濟圈”快速發展的情形下,與北京毗鄰的河北香河、燕郊不僅成為不少年輕人在北京實現“安家夢”的選擇,現在更是成為不少老年人實現“養老夢”的選擇。
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趨勢、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我國2011年開始實施的通過戶籍、納稅或社會保險繳納等手段的限購令,似乎沒能擋住環北京經濟圈房市的火熱。但因限購令而滋生的假社保證明產業鏈儼然成為當今買房貸款的“前”規則。
養老夢難實現
“我都退休兩年了,現在卻要繳納社保。”
這是近期北京市民李阿姨對《證券日報》記者的抱怨。李阿姨的兒子去年結婚,但因全家只有一套小戶型“蝸居”。為了方便下一代的生活和工作,李阿姨同有著相似顧慮的幾個老街坊盤算起了一起在河北買房子作伴養老。
去年年底,李阿姨看到電視里介紹環北京經濟圈的房價暴漲,從年初的7000元/平方米上漲至1萬元/平方米,一些樓盤單價最高竟達到1.5萬元/平方米,房產中介甚至忙到夜里都帶人看房。李阿姨決定要趕緊買房,遲了可能就再也買不起了。
但貸款的限制措施卻讓李阿姨犯了難。在走訪河北香河、燕郊、固安多地的房產中介和售樓處時得知,河北買房實行的是:“不限購但限貸”。也就是說,如果一次性繳清全款,買房數量可以不受戶籍限制;但如果購房需要貸款,就有了限制。
“雖然河北的房價比北京低很多,但是一次性繳齊全款還是很有壓力的。”但因為北京的限制政策,多家銀行都表示,就算李阿姨將一套房做抵押也無法在北京申請貸款。但如若想在河北辦理貸款,北京戶口的李阿姨就必須提供在河北當地一年的社保繳費記錄,或者將戶口遷到河北。但對于退休已有兩年有余的李阿姨來說,貸款難道成了“不可能”?
社保證明明碼標價
當記者陪同李阿姨再次來到位于香河的一處即將封頂樓盤的售樓處時,銷售人員很熱情地向記者推銷,“沒關系,您只要繳8500元,我們一條龍服務,包您貸款無憂。”
銷售人員介紹道,只需要花8500元就可以幫李阿姨辦理河北省一年的社保繳費記錄。因為李阿姨屬于提前退休,還未到55歲,貸款可以貸到李阿姨55歲那年。但這對于李阿姨來講,卻是解了“燃眉之急”。
隨后,銷售人員解釋道,8500元辦理的這筆社保費是購房款之外單獨的一筆錢,不包含在購房款中,只要現金,不能刷卡支付,而且沒有任何書面憑據,就是一個口頭約定,繳款后,辦不辦得成、能不能退,全憑個人的信用。
此外,如果因為購房人信用卡等個人原因沒通過銀行審核,那私下成交的這筆“代社保費”就退不了,由購房人自己承擔損失,但多數情況下,這種操作方式都萬無一失。
而當記者詢問這個證明是真是假的時候,銷售員人只是笑笑。當記者繼續詢問時,另一位銷售人員打趣地告訴記者,“就算是假的,能貸出款來不就成了嗎?”
記者調查發現,社保證明由來已久,不僅僅在河北,全國各地均有明碼標價的社保證明出售。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武漢的社保證明價格在1.5萬-2萬元之間;成都為1萬-2萬元;佛山需要1萬元;廣州需要2萬-3萬元;而無錫的證明費也達到了2萬余元。
產業鏈背后的辛酸
“我們只想要個可以養老的家,不給子女添負擔。社保記錄假不假我們不在乎,能讓我們買得起房就行。” 對于社保證明可能為假,甚至可能要為之付出法律代價一事,李阿姨的這一說法讓記者為之動容。
事實上,雖然離北京不遠的環首都經濟圈被寄予河北承接北京產業轉移的厚望,但現實情況是,產業轉移至今都未完成,地方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未跟上,僅僅是房價被炒翻了天。
對于老年人來說,醫療保障也遠遠沒有跟上。但是,他們別無選擇。
像李阿姨一樣的北京“老人”,住著早年單位分的“小戶型”,辛苦大半輩子但積蓄并不多,年老了卻要為在城市里工作的子女“騰房”。他們在乎的不是社保證明的真假,而只是一個溫暖的家。
更多相關新聞資訊,請關注【江西大唐人力】資源網,官方網址:http://www.jxdtr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