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關,工人返鄉潮又現。對于放棄珠三角、決意回老家就業的勞務工而言,他們在帶走鋪蓋和薪酬的同時,卻很少有人記得帶走交在城市里的社保金。
深圳市一家大型包裝材料工廠的人力資源經理告訴記者,該廠有將近一萬名工人,每年有近500人辭職離開,但要求辦理社保轉移者不到1%,“離開深圳時,社保不能提現帶走,很多人就當這筆錢沒有了”。
深圳市社保局回應稱,只要繳納了社保金,都會留有記錄,退休時將辦理轉移接續,可算入累計繳費年限,參保人不會吃虧。參保人可以根據個人情況決定是否馬上轉移社保關系。
社保太縹緲 寧愿換成錢
曾在深圳、惠州、東莞輾轉打工5年的小席,去年八月選擇回老家就業。離開時他曾打算將在珠三角打工攢下的社保轉回老家,但最終因離開時太匆忙而沒去辦理相關手續。
“養老保險賬號上有1000多塊錢,想想為了這點錢麻煩老鄉幫忙跑幾趟社保局不值得。”小席告訴記者,一開始他十分羨慕有社保的老鄉,覺得社保能讓人在異鄉更有歸屬感,但當他所在的工廠開始為他繳納社保后,小席說,看到的只是每個月工資條上扣除的數字,能得到的保障卻有些縹緲,“年輕人身體好,一年看不了幾次病,而養老金是退休才能領,太遙遠了”。如今小席在老家的工地里搬磚打零工,每天現金結算工資,在他看來,拿到手的錢才令人放心。
據悉,深圳不少工廠的人力資源經理,都遇到過一種現象—工人主動要求放棄交社保,想把社保扣費部分折合成現金發放。“主要是覺得社保沒有用,而且離開深圳后賬戶上的錢不能帶走。”深圳裕同集團人力資源部賈經理告訴記者,如果社保的個人繳納部分能像公積金那樣提取出來,外來勞務工參保的積極性會高很多。
提現成歷史 離開可轉移
記者了解到,2009年12月《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轉移接續暫行辦法》實施前,農民工異地打工時確實可以將社保提現。此前有媒體曾稱,每到春節返鄉時,珠三角的東莞、佛山等地總有不少外來務工人員提取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資金。
深圳市社保局新聞發言人黃險峰指出,2010年前全國各省市的社保系統是各自封閉的,不能進行轉移,為避免人員離開后個人賬戶上的錢帶不走而造成損失,因此允許參保人以提現的方式帶走個人賬戶上的資金。
據悉,2011年7月1日《社會保險法》正式實施,法律規定,參保者不論是否繼續繳納養老保險,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都無法提取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中的資金,只能轉移接續。
個人賬戶額 據稱可全轉
社保轉移如何辦理?轉移后是否會影響參保人的利益呢?根據《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規定,轉移養老保險時,個人賬戶儲存額將進行全額轉移,而單位繳費的統籌基金部分,將以本人1998年1月1日后各年度實際繳費工資為基數,按12%的總和轉移,參保繳費不足1年的,按實際繳費月數計算轉移。
黃險峰建議,如果只是短期內離開深圳,可以暫時不轉出社保關系,等到了退休年齡再將分散在各地的繳費記錄統一轉移到退休地。
據介紹,如果確定要離開深圳,只需在離開時到社保局打印一份社保轉移接續憑證,提交給接受地社保機構即可辦理社保轉移。“剩下對接的工作會在兩地社保局之間進行,無需參保人兩邊跑。”
各地未統一 轉走僅兩成
不過,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實際上由于目前還沒有出臺統一的城鄉養老保險銜接政策,對不同地區、不同制度間轉移接續的條件、資金規模、年限認定、待遇標準等,均沒有具體規定。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保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開具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憑證已轉移接續的人中,成功轉移的人僅占20%,約八成的人流動后要么是沒有就業,要么是就業后沒去辦理或沒辦理成功,而一旦中斷繳納社保,退休時沒達到累計繳費年限,將影響到退休金的領取。
社保斷交 醫保報銷影響大
對于在一些城市頻繁流動的打工者而言,在某一地的社保“斷交”,會對他的社保待遇造成哪些影響?記者了解到,就深圳來說,社保繳費中斷以后,養老保險影響不大,但醫療保險的報銷額度將會受到影響。
《深圳市社會醫療保險辦法》規定,參保人如在1個醫療保險年度內累計中斷參保超過3個月,雖然不影響其累積繳費年限,但其連續繳費年限將重新計算。
連續繳費年限與醫保報銷額度緊密相關,以地方補充醫療保險基金的支付限額為例,參保人連續參保時間不滿6個月的,最高支付額度為1萬元;連續參保滿72個月的,最高額度可達100萬元。如果參保人在深圳連續繳納醫保6年,一旦他斷交時間超過3個月后再回到深圳重新參保,其報銷額度將從100萬元驟降到1萬元。
更多相關新聞資訊,請關注【江西大唐人力】資源網,官方網址:http://www.jxdtr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