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張西陸)針對年終歲末外來務工人員因欠薪、社保、工傷認定等人社類信訪問題相對集中高發的情況,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于本周啟動全市外來務工人員人社領域專題接訪周活動。昨日早上,副市長貢兒珍通過12345市長專線電話接訪群眾,啟動接訪周活動。
退休才想起補繳社保太遲了
在本次熱線接訪中,貢兒珍共接聽了10位市民來電,內容多圍繞社保補繳、退休金差距、垃圾焚燒、噪音擾民、違建等問題。清遠戶籍的蘇阿姨反映,自己今年62歲,1993年來穗至今,工作十余年,在番禺區南村大南方酒店用品加工廠工作。2004年離職,在職期間單位沒給她買社保。1998年,廣州出臺相關政策,規定小于45歲的外來務工人員可補繳社保,但當年蘇阿姨已經47歲,按照政策不符合補繳社保的條件。
“我想補繳社保,但相關部門不給我補買及辦理退休”,她稱,今年11月,她曾拿著工作證向番禺區人社局反映,被告知資料不足,要補交工資細賬。但是大南方酒店用品公司表示年頭太久,工資細賬已經銷毀,無法提供。最終,蘇阿姨確定繳費僅為1年。
對于蘇阿姨的訴求,貢兒珍指示將交由市人社局處理,并按照信訪規定時間及時回復信訪人。貢兒珍表示,不少外來務工人員有類似蘇阿姨這樣的經歷,年輕的時候并不關注社保繳費事宜,也沒有督促單位予以繳納,直到快退休了,才“臨急抱佛腳”想一次性補繳社保,卻發現資料無法尋回或企業不愿承擔責任。對于蘇阿姨這樣的外來務工人員,貢兒珍表示,除了企業需要提高依法為員工繳納社保的意識,外來務工人員也應該提高社保政策敏感度,主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場的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相關政策明確規定,如果蘇阿姨有意在廣州享受待遇,只能按靈活就業人員標準逐月補繳社保5年,之后才能一次性補繳剩余年數的社保費用。也就是說,蘇阿姨要逐月繳納社保直至67歲,再一次性繳納9年的費用才能享受廣州待遇,過程漫長。
社會化管理退休人員有人管
霍阿姨是廣州市五金公司(市屬企業)的退休人員,她反映由于該公司已破產,自己被轉交掛靠在廣百公司,至今已退休10多年,退休后由街道辦托管,屬于社會化管理退休人員。
“我覺得,我們好像被社會遺忘了,沒人管我們。”霍阿姨心酸地說,她除了退休金以及一年140元的慰問金之外,無法享受企業的其他福利。2011年6月,霍阿姨向市人社局反映后,被引導至市托管辦。同月她又向市托管辦反映,被告知會向上級反映,但至今未有回復。
今年9月,霍阿姨再向市人社局反映,11月收到越秀區社保局回復,被告知屬于個人問題。“為什么我們不能享受單位給予的退休福利?我覺得不公平。”
聽完霍阿姨的遭遇,貢兒珍表示,2004年出臺的《廣州市企業退休人員移交社會化管理工作程序》中明確,企業退休人員、關破企業離崗退養人員移交社會化管理必須由本人、用人單位以及退管機構三方共同簽訂《廣州市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協議書》。一旦協議書簽訂之后,企業需負責按每人3000元的標準一次性向區退管辦繳交退管資金,隨后用人單位退休人員的關系將被終止,這也意味著,退休人員將無法享受企業福利等相關待遇,這在協議書里都有明確條文規定。“但社會化管理退休人員的精神生活,相關部門必須予以重視。”貢兒珍直言。
據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企業退休人員74.5萬人,其中納入社會化管理的退休人員65.14萬人,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率87.44%。針對這一群體,相關部門均要求實行探訪工作責任制,經常性地開展探望慰問。轄內街道社區采取“包戶到人”的辦法,制定社區街坊鄰里互助關愛措施,并對孤寡、獨居人員等十類人員給予特殊照顧。
更多相關新聞資訊,請關注【江西大唐人力】資源網,官方網址:http://www.jxdtrl.com